品牌 谁在为你“信仰充值”
(营销365) 发表于 2017-05-02 14:30:49 点击:
盆友,你有听过“信仰充值”吗?
盆友,你有为你的信仰冲过值吗?
阿里的逍遥子曾说过,现在品牌不断请小鲜肉,从而刺激自身产品销量。笔者不禁想到,所谓信仰充值在偶像经济中已经炉火纯青,粉丝经济就是从此衍生而来,偶像代言什么,粉丝就买什么?
但对于我们的品牌而言,在剥离哪些高昂的明星之后,还有多少消费者是紧紧跟随的?我们的市场中有多少品牌有自己的“信徒”?
在这个市场中,品牌谁在为你“信仰充值”?
“信仰充值” 原来年轻人这么消费
▲ 何为“信仰充值”?
“信仰充值”一说最早出现是在索尼粉丝群众,大意就是这群消费者对于索尼的喜爱已经到了信仰的地步。用资深索尼迷的话而言,“索尼=工业设计+黑科技+想象力”,不断创造人们的欲望,进入他们的生活,提供一种梦想的可能。
后来衍生为各个品牌圈层中的专业词汇,为大苹果信仰充值,为大B站信仰充值、为小米信仰充值……
▲ “品牌信仰”略带中二的消费观
“信仰充值”更加深层次的品牌效应就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品牌信仰”。与传统的品牌粉丝略有不同,这些品牌的信徒,在品牌忠诚度上有着近乎疯狂的痴迷。
具体表现为“为了一款即将上线的产品,可是提前兴奋起来”; “抢到首轮预约,可以欢天喜地一整天”;“手机发烫有什么关系,我冬天不怕冻手啊。”;“游戏机贵有什么关系,我可以吃土啊。”
如果你还记得那阵子被乔布斯深深着迷的果粉,你大概就会了解这类品牌信徒略带中二的心理和行为。
信仰的背后 是品牌长效理念的追求
当然,这种新消费者理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回顾以往的消费观念,从一开始的“消费者是上帝”,到“成为消费者平级的朋友”,以及是现在被提及最多的“匠心精神”,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的背后蕴藏的是整个市场消费者行为的转变。
▲ 消费者:被跪舔不是我的style
其实品牌信仰的背后,是现在年轻消费者不再需要品牌“跪舔”的一种表象。以往的广告营销,在聊到“青年文化”的时候,更多的时候都是抱着一种迎合的心态。
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消费者而言,一味迎合谄媚已经无法抓住他们善变的心。他们可以大声的说出“被跪舔不是我的style”,那些跟在他们身后的广告主,他们可能永远都看不到。
那年轻人吃哪套呢?看看现在高冷风不断走俏就知道了,不需要跪舔,不需要谄媚,只需要你保持高冷、保持专业,让年轻人觉得“这好COOL”,让年轻人为之呐喊“I want YOU!!”
▲ 品牌:从100米冲刺到24公里马拉松
与消费者自身情感的转变,就品牌而言,品牌信仰的形成,显然是更为迫切且实际的问题。毫无疑问,首先品牌信仰的形成,对于品牌而言是有一帮忠实的用户人群。同时对于品牌营销来说,品牌信仰也能极大改善如今一直在追热点的营销步调。
最实际的一个比喻就是,营销从以往不断的100米冲刺,转变为一次24公里的马拉松。以往需要不断抓取市场热点,制定一次营销策略。可能营销还未结束,这个热点早已随风而逝。
而消费者坚定的品牌信仰,对品牌营销就像是一颗稳定的船锚。让品牌在做营销时能有一个核心的精神主旨。从实例出发,可口可乐一路从“昵称瓶”“歌词瓶”“台词瓶”以及是现在的“自拍瓶”,不变的瓶子,改变的只是不同的创意衍生。
品牌 谁在为你“信仰充值”
好感不是一蹴而就,品牌信仰更是如此。想让消费者不经大脑思考,一听到你的品牌,就愿意乖乖把钱奉上,是一件多么难上加难的事情。
饶是如大苹果这般的超级品牌,在经过了乔布斯的逝世后,产品创新不断被诟病,强势品牌效应开始被其他品牌冲击。
那么如何才能更加行之有效的,在茫茫品牌海洋中,形成自己的品牌调性,并且让消费者为之买单,甚至为之疯狂。
▲ 明星影响力嫁接
对于我们现在的品牌而言,通过明星影响力嫁接,应该是最快的一种品牌信仰培养的方式。于是我们看到vivo 的代言人,从宋仲基到彭于晏,vivo也是将杨幂、李易峰、鹿晗收入囊中。
品牌从不断替换的代言人身上,不断吸取那些明星身上的粉丝相应。从而形成短期的品牌信仰。
但是这种明星影响力的嫁接,都是非常短暂的,而且笔者至今还未看到通过这种方式,从而将明星信仰形成转移到品牌身上的。
▲ 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有人说,一件事重复20遍就将成为你的习惯。那么如果一个品牌为消费者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习惯,那么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形成品牌信仰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可能只是一块非常好用的眼镜布,一个超实用的化妆包,这就是无印良品俘获两大死忠粉的利器。印良品商品的设计满足了消费者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潜在需要”,在这种“相见恨晚”的心情下,许多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
这种潜移默化的生活方式引导,这类的品牌信仰是润物细无声的。甚至消费者自身都还未有品牌信仰的意识。直到在尝试其他品牌失败后,这种品牌的信仰达到了最大值。从而义无反顾的投身到这个品牌的怀抱中。
▲ 强烈的情感粘性情感粘性
当然另外一条途径,就是让消费者对于品牌产生强烈的情感粘性。毕竟生而为人,情感是我们评判一件事情最先也是最潜在的就是情感意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着《阴阳师》太肝,还一遍遍的刷狗粮。这也是如今很多果粉最常见的日常,说着苹果如何如何不好,电池不好、home键不好,蓝牙耳机太丑。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选择了iphone7。
当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以及是产品中的某些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再通过不断的产品刺激,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对于品牌的价值认同,最终形成一定的品牌信仰。
▲ 形成生活包围圈 想不信仰都难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战略打法,使得消费者形成强烈的品牌信仰,那就是多方位全面入侵生活各个方面。当你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被这个品牌所包围,很难让你不为之沉迷。
举个例子,很多索尼的“信徒”表示,一开始可能是接触索尼的游戏机,然后在优秀的产品体验后,就会去购买索尼的电视、手机、音响……,逐渐身边就会充斥着索尼产品。
索尼用户戏称为:Sony造,我们就得信。
这也是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不断涉足物联网领域的重要原因,那些看似玩笑的电饭煲、音响、电视的跨界尝试。其实都是希望能够更早一步的占领消费者生活空间,从而能在消费者心中更早的树立起产品使用习惯,更好的形成品牌信仰。
总结
现在“信仰充值”成了品牌拿来大书特书的品牌精神,到哪儿都拿来做文章,希望圈住更多愿意为之花大价钱的消费者。
但消费者又不是傻子,想要消费者在品牌如牛毛的市场中找准你、选择你、跟定你,不断为你的品牌充值。作为品牌而言,也需要不断的向用户传递自身的品牌价值和信仰。从而形成从品牌到用户,再从用户到品牌的价值链闭环,让品牌信仰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上一篇:营销人怎么才能既“成功”又“幸福”?
下一篇:360全景 x VR x 游戏IP x 小鲜肉,2017年最酷炫的H5可能已经横空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