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一直跳舞的大象
付佳琪(Domarketing) 发表于 2017-02-07 18:09:08 点击:
在股神眼中,IBM虽然是科技公司,但其地位就如可口可乐在饮料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一样,是标准的制定者。
六年前,巴菲特决定“换个角度”来阅读IBM的年报。之后,他斥资107亿美元买入了IBM5.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当时,“蓝色巨人”IBM正在遭遇行业对其营收的质疑和挑战。
在股神眼中,IBM虽然是科技公司,但其地位就如可口可乐在饮料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一样,是标准的制定者。
根据森林生存法则,善于主动进攻、快速行动的猛虎、猎豹是绝对的主宰者。但体格健硕、看似行动迟缓的大象也能够获得一栖之地。虎豹意识被镌刻在大部分IT工作者和创业者的血液中,但诸如IBM这样的“大象”,秉持保守做派,却总能在关键时刻“起舞”迎战,其转型发展历程也堪称行业典范。
穿越风暴与荆棘,一路踢踏舞进百姓家
鲜有人知道的是,在进军电子行业之前,IBM一直做的是机械生产的生意。创始人老沃尔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合并了几家小公司,创办了IBM的前身,专门生产制表机、打孔机等设备。1934年还曾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用处理机。
因为服务的是政府、企事业单位这些大客户,业务稳定,IBM维持着相对安逸的生活。即使经历30年代到4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也几乎是踏着轻盈的步伐平稳度过的。
服务大客户的天生基因让IBM有区别于其他公司的绝对优势。比如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超过10万家企业破产。但伴随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政府重建社会、经济系统,对于机械的需求量大大增加,IBM的大单依旧不少。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愈演愈烈,二战爆发。以制造精密机械见长的IBM通过为军方制造枪支、装备甚至原子弹维持生计,顺利挺过危机。
战争让世界格局重新洗牌,老牌工业大国英国因战争导致经济支柱损失惨重,而战败国日本却因此坚定了发展电子产业的决心,并迅速跻身世界强国。沃尔森家族见状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终,小沃尔森成功说服父亲要将公司转型为电子技术企业,并从之前的官用、军用转为民用、商用。
在小沃尔森执掌IBM的20年间,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也从机械大亨蜕变为电子革命领导者,让计算机走入寻常百姓家。
踢踏舞节奏明朗、轻松诙谐,与萧条和战乱中的黑暗美国形成鲜明反差。但IBM正是踏着这样的轻快步伐度过了艰难年岁,并开启了计算机革命的新时代。
回转反侧揪人心,自由之舞终得安
1973年,弗兰克·卡里从小沃尔森手中接过IBM迎战电子革命的大旗。不过,没过多久,就有人要挑战它的领导者地位。
1976年,天才乔布斯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个人电脑——Apple I引起关注。在观望了四年之久后,IBM决定征战PC这片市场。不过,谨慎的卡里并没有派出其精英团队——Watson实验室的力量,而是召集一个十几人团队迅速研制出一台PC。一直以来对高性能的追求,市场给予了IBM好的回报,当年就卖掉10万台,占领PC市场的3/4。
一个急速的跳跃似乎注定了接下来的不完美落地。我们知道,后来主导PC市场的并不是IBM,而是微软和英特尔。
对于常年服务政企大客户、做大型机的IBM来说,做PC一年的营业额可能还不及一个来自政府和国企的订单。带着这样的疑惑,IBM的下一任掌门人郭士纳对于公司的定位进行了重新思考。
郭士纳认为IBM的传统优势就是服务企业级客户,为了应对企业的多元化需求,IBM应该“随需应变”。于是,他整合了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商业咨询服务在内的业务,并将“IBM就是服务”的口号传遍了全世界,开创了IT服务新时代。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IBM遭遇了几次营收上的辗转反侧。不过,凭借多元化的业务和全球策略,IBM算是避开了高科技产业链条的危机,获得了相对自由和平安的空间。
观看以自由著称的现代舞时,观众常常会深陷到舞者用缠绵悱恻、进退反复来构建的意境之中去。一曲跳罢,方觉荡气回肠。上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IBM,其发展历程正如一段精彩的现代舞,留给看客诸多回味。
百年回首认知起源,云端鬼步舞动未来
有人评价IBM就像其蓝色LOGO一样,过于稳重、保守和孤傲,可能源于IBM面对几次危难和机遇所表现出的谨慎和观望态度。不过据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周忆介绍,IBM其实有过多次“断舍离”的果敢,比如2005年IBM的PC业务被联想收购。当时,在IBM每个季度交给华尔街的成绩单中,PC都是亮丽的一笔。但IBM却认为PC和低端服务器已经非常商业化,甚至成为了IBM未来转型的绊脚石。所以即使经历镇痛,IBM还是决定抛离PC业务。
周忆口中的未来转型后来变为2016年初IBM在认知商业、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
追溯认知商业战略的理论源头,应该是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提到的人类的认知革命。简言之,就是智人的认知能力出现了革命性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思维和沟通方式。比如通过叫声描述环境、通过八卦发展人际关系、通过虚构故事来产生合作等。
基于对人类原始智慧的反思,IBM在新时代提出了认知商业的战略,发展为企业提供认知解决方案的云平台,并通过人工智能系统IBM Watson促成这次转型。
2016年Q3财报显示,IBM总营收一如既往走低,传统业务依然经历衰落,蓝色巨人的转型之路仍旧异常艰难。不过新战略已经初显成效,IBM涵盖AI、云计算、数据分析业务的“战略要务”板块营收已经达到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
近年来,我们迎来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爆发式发展。这个投入浩大、见效缓慢的领域并非适合每一个“初生牛犊”。但对于向IBM这样体量的巨头来说,赌一个未来也并非易事。
2016年10月13日,IBM首位女性CEO罗睿兰称“数字化的未来是认知时代,这将定义之后的几十年”。可想而知,接下来的几十年,对于IBM来说应该像“拖着脚步的舞蹈”,正如时下年轻人追捧的鬼步舞,能否做到震撼、有力是我们对IBM未来的希冀。
IBM历经百年发展,可谓最长寿的科技企业之一。身处浪潮之巅,IBM作为“大象”的每一次舞蹈都值得后辈创业者细细品味。在经营上专注,守住自己的核心优势;面对新技术、新趋势,主动拥抱却保持适度谨慎,这也许是IBM维持持久和连续竞争力的方法,可能也是巴菲特所说的行业标准制定者应有的风范。
在股神眼中,IBM虽然是科技公司,但其地位就如可口可乐在饮料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一样,是标准的制定者。
根据森林生存法则,善于主动进攻、快速行动的猛虎、猎豹是绝对的主宰者。但体格健硕、看似行动迟缓的大象也能够获得一栖之地。虎豹意识被镌刻在大部分IT工作者和创业者的血液中,但诸如IBM这样的“大象”,秉持保守做派,却总能在关键时刻“起舞”迎战,其转型发展历程也堪称行业典范。
穿越风暴与荆棘,一路踢踏舞进百姓家
鲜有人知道的是,在进军电子行业之前,IBM一直做的是机械生产的生意。创始人老沃尔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合并了几家小公司,创办了IBM的前身,专门生产制表机、打孔机等设备。1934年还曾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用处理机。
因为服务的是政府、企事业单位这些大客户,业务稳定,IBM维持着相对安逸的生活。即使经历30年代到4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也几乎是踏着轻盈的步伐平稳度过的。
服务大客户的天生基因让IBM有区别于其他公司的绝对优势。比如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超过10万家企业破产。但伴随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政府重建社会、经济系统,对于机械的需求量大大增加,IBM的大单依旧不少。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愈演愈烈,二战爆发。以制造精密机械见长的IBM通过为军方制造枪支、装备甚至原子弹维持生计,顺利挺过危机。
战争让世界格局重新洗牌,老牌工业大国英国因战争导致经济支柱损失惨重,而战败国日本却因此坚定了发展电子产业的决心,并迅速跻身世界强国。沃尔森家族见状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终,小沃尔森成功说服父亲要将公司转型为电子技术企业,并从之前的官用、军用转为民用、商用。
在小沃尔森执掌IBM的20年间,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也从机械大亨蜕变为电子革命领导者,让计算机走入寻常百姓家。
踢踏舞节奏明朗、轻松诙谐,与萧条和战乱中的黑暗美国形成鲜明反差。但IBM正是踏着这样的轻快步伐度过了艰难年岁,并开启了计算机革命的新时代。
回转反侧揪人心,自由之舞终得安
1973年,弗兰克·卡里从小沃尔森手中接过IBM迎战电子革命的大旗。不过,没过多久,就有人要挑战它的领导者地位。
1976年,天才乔布斯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个人电脑——Apple I引起关注。在观望了四年之久后,IBM决定征战PC这片市场。不过,谨慎的卡里并没有派出其精英团队——Watson实验室的力量,而是召集一个十几人团队迅速研制出一台PC。一直以来对高性能的追求,市场给予了IBM好的回报,当年就卖掉10万台,占领PC市场的3/4。
一个急速的跳跃似乎注定了接下来的不完美落地。我们知道,后来主导PC市场的并不是IBM,而是微软和英特尔。
对于常年服务政企大客户、做大型机的IBM来说,做PC一年的营业额可能还不及一个来自政府和国企的订单。带着这样的疑惑,IBM的下一任掌门人郭士纳对于公司的定位进行了重新思考。
郭士纳认为IBM的传统优势就是服务企业级客户,为了应对企业的多元化需求,IBM应该“随需应变”。于是,他整合了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商业咨询服务在内的业务,并将“IBM就是服务”的口号传遍了全世界,开创了IT服务新时代。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IBM遭遇了几次营收上的辗转反侧。不过,凭借多元化的业务和全球策略,IBM算是避开了高科技产业链条的危机,获得了相对自由和平安的空间。
观看以自由著称的现代舞时,观众常常会深陷到舞者用缠绵悱恻、进退反复来构建的意境之中去。一曲跳罢,方觉荡气回肠。上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IBM,其发展历程正如一段精彩的现代舞,留给看客诸多回味。
百年回首认知起源,云端鬼步舞动未来
有人评价IBM就像其蓝色LOGO一样,过于稳重、保守和孤傲,可能源于IBM面对几次危难和机遇所表现出的谨慎和观望态度。不过据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周忆介绍,IBM其实有过多次“断舍离”的果敢,比如2005年IBM的PC业务被联想收购。当时,在IBM每个季度交给华尔街的成绩单中,PC都是亮丽的一笔。但IBM却认为PC和低端服务器已经非常商业化,甚至成为了IBM未来转型的绊脚石。所以即使经历镇痛,IBM还是决定抛离PC业务。
周忆口中的未来转型后来变为2016年初IBM在认知商业、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
追溯认知商业战略的理论源头,应该是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提到的人类的认知革命。简言之,就是智人的认知能力出现了革命性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思维和沟通方式。比如通过叫声描述环境、通过八卦发展人际关系、通过虚构故事来产生合作等。
基于对人类原始智慧的反思,IBM在新时代提出了认知商业的战略,发展为企业提供认知解决方案的云平台,并通过人工智能系统IBM Watson促成这次转型。
2016年Q3财报显示,IBM总营收一如既往走低,传统业务依然经历衰落,蓝色巨人的转型之路仍旧异常艰难。不过新战略已经初显成效,IBM涵盖AI、云计算、数据分析业务的“战略要务”板块营收已经达到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
近年来,我们迎来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爆发式发展。这个投入浩大、见效缓慢的领域并非适合每一个“初生牛犊”。但对于向IBM这样体量的巨头来说,赌一个未来也并非易事。
2016年10月13日,IBM首位女性CEO罗睿兰称“数字化的未来是认知时代,这将定义之后的几十年”。可想而知,接下来的几十年,对于IBM来说应该像“拖着脚步的舞蹈”,正如时下年轻人追捧的鬼步舞,能否做到震撼、有力是我们对IBM未来的希冀。
IBM历经百年发展,可谓最长寿的科技企业之一。身处浪潮之巅,IBM作为“大象”的每一次舞蹈都值得后辈创业者细细品味。在经营上专注,守住自己的核心优势;面对新技术、新趋势,主动拥抱却保持适度谨慎,这也许是IBM维持持久和连续竞争力的方法,可能也是巴菲特所说的行业标准制定者应有的风范。
相关热词:IBM
上一篇:百度李彦宏新年放狠话:反思虚假信息和过度广告 不行换人
下一篇:好好说话行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拿手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