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代洗“剪电线”这类作死的营销缘何会频频出现?
板栗(Domarketing) 发表于 2016-08-31 13:50:45 点击:
宅代洗就像是一个炫耀自己技术了得的小偷却不小心引来了警方的注意,在法律与现实的压力之下,却又只能够是慌忙的高喊,“我没有做过,我就是想吹吹牛逼”。
昨日,宅代洗“剪电线”事件引爆了营销圈。事情大致是这样的:铅笔道对洗衣O2O项目宅代洗进行了一次融资采访,提到宅代洗创业初期靠剪短高校所有洗衣机的电源线来迫使大学生使用宅代洗。
正所谓,“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越是洋洋得意,越是容易遭到现实的残酷打脸。宅代洗团队没有预料到的是“铅笔道”的这次报道竟引来警方的关注和介入,中警安徽在微博上表示宅代洗的剪电线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故意损坏公私财物,还要出手处罚。
宅代洗就像是一个炫耀自己技术了得的小偷却不小心引来了警方的注意,在法律与现实的压力之下,却又只能够是慌忙的高喊,“我没有做过,我就是想吹吹牛逼”。
(今天凌晨4点,宅代洗创始人郭超宇官微声明)
(郭超宇向铅笔道记者澄清,当时只是句玩笑)
宅代洗戴着年轻创业者的面具,向国内的营销圈放了一把火,奈何火势太大蔓延至大众价值观底线。自媒体人阑夕一篇题为《为什么创业者越来越不要脸?》的文章以及罗超一篇题为《以剪断别人十万条电源线为“小目标”,这家创业公司可能要作死》的文章,分别刷爆朋友圈,在阑夕看来,“创业者并不生而骄傲,这份事业无论有多么激动人心,它同样需要遵从经济规律、公关道德和法律秩序。”罗超也对宅代洗的行为更是尖锐的批评道:“能够洗干净99%的衣物,更要洗干净自己的价值观。”
其实,宅代洗这场低俗的公关炒作宣传,不仅像一场罪恶的大火,挑战着民众对于营销手段的容忍度和接受度,而媒体和舆论的反馈,其实也传递着一个信号:毫无底线的只为吸引大众眼球的low营销时代过去了,受众在铺天盖地的营销炒作面前,其实正在慢慢变得越来越精明。
那群曾经被网络推手认为是可以随便愚弄的网民,不仅开始拒绝接受low营销,甚至开始用实际行动反抗这种掉价的营销行为。
可悲的是这些low营销背后的团队以及营销相关人士,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
“宅代洗这次事件”这场看似无争议的企业道德危机和公关败笔,在这些人眼中却成了极好的“中国式营销”。互联网创业时代,“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规则似乎更为残酷的考验着每一个进入者。创业者们踩着无数创业先烈的尸体渐渐的麻木,满眼的流量,满眼的关注,为人的底线和企业的本质——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前进的过程中一一被丢失。
总结来看,这种恶意炒作为目的的Low营销,往往有以下特点,他们要么是贩卖皮肉的擦边球地推玩法,要么是无底线的口水撕逼,要么是看低网民智商的所谓事件策划(其实就是假新闻),要么是赤裸裸的色情借势,要么是拨弄网民情绪的恶意营销,要么是死不认错缺乏诚信的危机营销。
在小编看来,这种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营销炒作本质是一种“作死”营销,然鹅有趣的是,这种Low营销其实不仅仅是在年轻的创业公司中频有发生,其实在一些经济体量巨大的公司中也是屡见不鲜。下面举几个例子:
苏宁:出位营销不嫌多,屡次打脸不嫌疼
为了在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双11购物节达到营销造势的目的,苏宁先是在多家媒体刊登连版打脸广告,内容大胆,直接挑战阿里巴巴,而在阿里成为队友以后则开始针对京东。面对京东苏宁既不手软、也不口慈,通过官微推送多条针对京东的海报。其中那两条“To 某东,老板若是真的强,头条何须老板娘”及 “To某东,电商是男人的战场,不要让女人扛枪”,言辞激烈直逼人身攻击。甚至海报文字下方还放了一只打上了禁止符的蟑螂,来暗喻京东总裁刘强东不够强。
苏宁这次营销虽然达到了吸引眼球的目的,但同时也是自曝其短,实在难称为成功的营销。通过女人去攻击男人,这场营销的战役苏宁首先在气势和人心上就输了。商场归商场,生活归生活,苏宁营销战略上的短视与狭隘在商业和道德底线的退让中愈发明显。当时聚美陈欧在微博上如此评论,“打架可以,作为男人,别去攻击别人老婆,这样真的过底线了。”
阿里钉钉:道歉要真诚,公关套路行不通
阿里集团的公关在BAT中一向是略胜一筹,而今年5月份阿里钉钉在在深圳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头版打广告,隔空“挑衅”微信的营销却是为人不齿。
企业微信App上线以后和钉钉正式形成竞争关系,钉钉就在腾讯大厦附近的地铁出口通道内,做了系列同类的广告,广告用语和报广风格如出一辙,用图文暗示的方法贬低微信。
以竞手为对标调侃在营销圈属实常见,但是面对竞手,公司的营销手段所体现的企业气度和公司文化更应该成为宣传所重。赢了对手,输了自己,又有何用?
小米:品双茎头,色情营销俗不可耐
七月份刘诗诗代言红米手机,引发的双茎头风波,大家应该还没忘记。刚看到“双茎(镜)头”文案之时,当真是觉得小米营销手段Low穿地心飞向宇宙。小米团队这种揣着明白当糊涂、侮辱女性、色情暗示、低俗营销的行为,挑战的不仅是竞争对手,还有营销圈以及整个社会的情色底线。这种产品和品牌的曝光,是以消费品牌形象为代价的,对小米的品牌,产生了不可逆的恶性破坏。
刘诗诗:十核双茎头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卢永峰认为,任何寻求刺激的市场营销都应该因地制宜,并与营销主体有强关联性,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一些不低俗的营销,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否则,除了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外,并没有多好的口碑。小米这一次low营销无疑就是一场没有因地制宜的低俗营销。用低俗之淫风去做事件炒作,可能会给品牌带来一时的曝光,但这场曝光的背后却是对品牌巨大的伤害,而不是销售的转化和用户的好口碑。
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时间分布越来越破碎化和移动化越来越分散,传统的营销手段也越来越难以抓住受众的眼球。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很多企业和品牌在社会责任、品牌形象、公司文化价值以及实际可见的销售和KPI中,往往会短线考虑而选择后者,这或许才是与社会观念、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相悖的low营销屡见不鲜、频频出现的症结宿在.
对于炒作营销的批判质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这次的宅代洗剪电线恶意炒作又一次将“如何平衡公众利益、媒体利益和公司利益”这个问题摆在公众面前。小编认为,枉顾法纪和道德的Low营销,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曝光,但“罪恶的花朵绝不可能结出甜美的果实”,那些将Low营销奉为圭臬的企业也终将自食恶果。
上一篇:家庭互联网会成为下一个超级风口吗?
下一篇:营销人员如何避开“奶昔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