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 > 正文

2011年度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消费新力量
安宏宇 马思默 刘文娟 李丽华(《麦肯锡季刊》) 发表于 2011-11-16 10:50:37    点击:

分享到:
十年之后,中国的个人消费总额将翻一番,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在通货膨胀和扩大内需的现实背景下,中国人当下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模式有哪些特点?中国市场下一轮增长源泉究竟在哪里?企业又该如何抢得制胜先机?

5%的人坦言消费升级即购买了更贵的商品,这比去年的26%有所上升。60%的被访者是购买数量或次数的增多。

最后,今年只有5%的消费者增加开支因为初次购买某种产品,这比去年20%大幅下降。这表明许多品类在中国市场日趋成熟。

捕捉消费增长新源泉

十年前,吸引新消费者是推动消费增长的关键动因。如今,初次购买的重要性正在削弱,除了昂贵的大宗产品(如小汽车)或者是小众商品(比如香体液)。从地理区域看,某些品类的渗透率在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已经很高,但在欠发达地区仍有着十分广大的未来消费群。鉴于市场增长源泉的复杂性,本报告将从消费者能否买得起、能否买得到、是否热衷该产品等三个角度阐述。

能否买得起

对于许多存在了10年以上的品类而言,依靠初次购买促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比如家用电器、个人护理产品、食品和饮料以及服装,已经渗透到超过50%的城镇家庭中。2006至2010年,全国范围内的手机销售额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而此前5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1%。如今,97%的城镇家庭已经拥有了手机。因此,企业必须要说服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同类产品、增加购买频率或数量,或是购买更贵的产品。

能否买得到

毋庸置疑,销售网点分布广泛的企业往往能够迅速在不同地区吸引到消费者。康师傅是中国最成功的食品饮料生产商之一,它下属有500多个销售企业以及100多个物流仓库。这帮助康师傅有效将其品牌的知名度转化成消费者实际的购买行为—78%听说过康师傅茶饮料产品的被访者曾经购买过。而同类竞争者这个转化率一般在45%至65%之间。

是否适应消费者

迎合中国人口味,改良产品性能以适应消费者也是一个好办法。经验显示,中国消费者能够快速接受他们以前并不熟悉的产品,这为新兴品类的增长提供了可能。增加适用场合也是有效方式。以前,中国人买巧克力大多是送礼。玛氏公司的德芙巧克力是中国首个外国巧克力品牌,它以“宠爱自己”为营销定位,鼓励消费者自己购买巧克力。如今,德芙成为中国巧克力市场的领先品牌。此外,改良产品以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偏好,而非强求他们改变。四年前,百事公司推出了纯果乐果缤纷—混合型果汁饮品。如今,88%的消费者听说过,38%买过。纯果乐果缤纷是百事上海研发中心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推出的新产品。

与众不同的中国消费市场

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期望持续上升。一方面,基本功能,如耐用性、舒适性和口感等在中国的重要性远高于发达市常另一方

相关热词:2011 年度 中国 

上一篇:TNS:一半社交网络营销没被消费者看见
下一篇:艾瑞:长视频强化用户粘性 突显视频网站价值

 
返回顶部 ↑